date:
2024-03-20
執行長專訪:《The Icons》艾肯氏國際名人誌
超前部署畜牧業永續轉型!祥圃實業執行長、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吳季衡:創新求變,是唯一生存法則!
報導全文:
吳季衡目前也是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的理事,在參與「零碳大學」的共學中,他最大的收穫,是從歷經「數位轉型」一路到「零碳轉型」,讓企業不斷升級、迭代。
不論是農產或畜牧,台灣大多是個體戶,轉型成本偏高,有些連數位化都還沒開始,更不用談『數位轉型』跟『零碳轉型』了!」在亞洲許多國家,談到永續轉型,畜牧業是比較容易被「遺忘」的領域,因為挑戰重重,但偏偏有人卻另闢蹊徑,大膽邁步開拓出一片獨特的天空。
祥圃實業執行長、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吳季衡,在接受《The Icons》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專訪時,首先提到畜牧業在永續轉型中的困境:
「包括環境成本提高、市場持續萎縮、或人力不足等因素,這個產業談傳承是不容易的,尤其台灣普遍對畜牧業的未來相對不樂觀,縱使現在政府有補助,業者也有心想改變,仍然面臨各式各樣的難題。」即使畜牧業面臨重重挑戰,吳季衡仍然相信危機也能是轉機,在 2010 年時就堅定地決定自家企業必須另闢蹊徑,往品牌化與數位化的方向前進,創造新的價值來應對畜牧業萎靡的前景。
吳季衡當年的跳脫框架,對當時的畜牧同業來說是很「奇怪」的想法,而如今回頭來看,他的「異想天開」卻展現了前瞻思維。數位轉型已經是各行各業現今都在搶著做的顯學,而吳季衡的團隊,也早已開始一步一腳印,謹慎、務實地提早踏上永續轉型之路,成為同業中的先行者。
「我常問團隊、甚至自問『只有這樣子嗎?』『還可以怎麼做呢?』像我們公司是代理動物營養品起家,以內銷為主,卻是第一家做到歐盟規格的營養品加工廠,最近也打算提出永續報告書,即使不是公發公司,產業目前也是以內銷為主,但我就認為這些都值得做,不只是為了凝聚企業文化,更是因應未來趨勢,讓前方的路可以走得更長遠。」
吳季衡說,他從接班開始時就相信一件事,不論是「數位轉型」還是「零碳轉型」,只要他相信一件事是對的,並且卯勁全力用各種方式邁進,就不會做不到:「因為創新求變,是唯一生存法則!」
吳季衡說,他從接班開始時就相信一件事,不論是「數位轉型」還是「零碳轉型」,只要他相信一件事是對的,並且卯勁全力用各種方式邁進,就不會做不到。
「愛吃」與「創新」帶領祥圃轉型
祥圃實業創立於 1984 年,迄今正好四十年,以販售維他命、有機礦物質或益生菌等動物營養品為主。吳季衡回憶,從求學開始,他歷經加拿大、美國、日本各地的生活,也養成比較各地不同飲食文化、觀察相關產業的習慣。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(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)經濟及國際關係雙學士、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企管碩士後回台灣接班,便開始推動供應鏈整合,陸續建置肉品分切廠、飼養場,並創立「究好豬(CHOHO Pig)」的聯合職人品牌。
「其實家裡沒有特別培養接班人,但我從小就喜歡生物,對『吃』也很在意,剛好就興趣結合專業,開始思考能否用不一樣的方式來耕耘畜牧業。」吳季衡熱愛追求不同的飲食文化,體驗各地的飲食習慣、風格,也喜歡與各國廚師交朋友,一方面嘗試在畜牧業經營上開創不同的可能性,而從興趣延伸出來的各種知識,也讓他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:「例如牛肉至少就有十多種以上變化,但提到豬肉,最常聽到的就是梅花豬、松阪豬、五花肉三種,好像少一些體驗,我就思考,一定有機會開創更多新的可能性。」吳季衡與團隊夥伴們發揮創意,最終將不同物種的分切法應用在豬肉上,開發出了「眼鏡肉」、「扇子肉」、「肋眼條」等創新吃法,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飲食體驗,也讓各界眼睛一亮。
吳季衡與團隊夥伴們發揮創意,最終將不同物種的分切法應用在豬肉上,開發出了「眼鏡肉」、「扇子肉」、「肋眼條」等創新吃法。
除了在經營手法上創新,吳季衡也將創新思維帶入祥圃實業,啟動公司內部的數位轉型,「比起工業產品,生物產品比較難觀察,例如養豬,豬長得好不好容易流於主觀,也就是見仁見智,但透過數位化的紀錄,就可以提供管理人員客觀數據。」
尤其在豬瘟或禽流感等疫情的威脅下,做好生物安全防治變得更加重要,為了降低人與動物的接觸,許多飼養場改成密閉式來杜絕疾病傳播,卻也讓人不易觀察到動物成長的過程。
「有數位工具輔助的話,就可以蒐集體型、聲音、體溫等數據,或者風險來的時候可以提早通知。」從數位工具的測量這件事看來,各式各樣的好處顯而易見,但吳季衡仍然卯勁全力與公司內部大量溝通:「談到數位化,比較簡單的做法包括導入豬場 ERP 系統,現在許多業者都開始做;比較複雜的則可能整個場域都要重新設計,再加上相關人員訓練等,我就要從效益、效能提升的角度讓大家理解,沒有上億,是難以達到這些新變革的。」
自當初立定決心要轉型開始,吳季衡就把溝通當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首先是他的父親吳昆民董事長溝通:「我父親是比我還熱血的畜牧人,我們一次次共同對焦對公司未來的期望後,他就明白為什麼轉型勢在必行了!」從與父親的溝通中,他也領悟到傳遞價值的重要性,因此,接下來與董事、內部夥伴們溝通也順利進行,「我認為自己是相對幸運的,因為公司股東大多有畜牧業背景,對市場萎縮的前景有共識,因此,最終都能理解轉型的必要性。」
「但其他同業就不一定,即便有政府補助,一下要拿幾千萬出來,也不知攤提多久,大部分的個體戶都會卻步,雖然現在數位轉型是顯學,畜牧業者還是觀望居多。」身為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的吳季衡說,這也是臺灣數位企業總會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地方,齊聚眾人之力,面對轉型上的各種關卡,大家會牽起雙手一起解鎖。
祥圃實業創立於 1984 年,迄今正好四十年,以販售維他命、有機礦物質或益生菌等動物營養品為主。
台灣肉品的永續典範「究好豬」
「雖然我不是所謂的二代豬農,但在這個產業中,我還是分秒關心相關產業。」談到「究好豬」的品牌創立初衷,吳季衡充滿信心,可以整合豬肉相關產業鏈,更跨足其他肉品,讓「究好豬」蛻變為「究好」的整體概念,成為台灣肉品的頂級品牌,提供消費者更優質的多樣選擇。
「在各項成本不斷提高的趨勢下,將本求利終究是死路,我認為台灣的食品業必須靠品牌力支撐,同時打集體戰,才走得長遠。」吳季衡選擇從豬肉開始,雖然產銷鏈最複雜,追溯也難,但台灣人吃得最多。
「台灣豬肉在短期還是內銷為主的趨勢下,如何維持競爭力,確保永續發展成為重要課題。」比起一味削減成本,吳季衡想走不一樣的路,他認為在養豬產業大多是個體戶經營的情況下,競爭力非常受限,但如果將一群養豬戶結合在一起,不論對上游談判原料,或對下游談判價格,都能展現優勢。
吳季衡說,尤其台灣歷經美豬進口等食安風暴後,對消費者來說,豬肉溯源變得相當重要,「究好豬」作為職人們的聯合品牌,除了能提供完整的產銷履歷外,對豬肉的把關,包括完整的評級機制與科學化飼養,為豬肉建立標準化的規範,確保不管是來自哪個飼養場的豬肉,只要貼上「究好豬」的標籤就有一定的品質,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開心。
吳季衡充滿信心,可以整合豬肉相關產業鏈,更跨足其他肉品,讓「究好豬」蛻變為「究好」的整體概念,成為台灣肉品的頂級品牌,提供消費者更優質的多樣選擇。
吳季衡:一群人一起轉型有效得多
吳季衡目前也是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的理事,在參與「零碳大學」的共學中,他最大的收穫,是從歷經「數位轉型」一路到「零碳轉型」,透過系列課程建立並實踐完整的價值體系,讓企業不斷升級、迭代:「一群人一起轉型一定比較有效,從零碳大學畢業後,學員們以及業師之間仍然熱絡互動,許多在不同領域專精的業師,甚至成為公司內部推動轉型時的溝通橋樑,「數總的業師都是在某個行業中擁有豐富實務經驗、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的人物,對於企業接班人來說,他們通常能成為協助與長輩或股東溝通的關鍵人物。」
帶著從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共學的創新思維回到公司,吳季衡仍然持續在轉型這條路上用心耕耘,「我們已經累積四十年經驗,可以提供豬農諮詢的服務,這在畜牧業比較少見,包含營養的問題、管理的問題,甚至數位轉型的問題,換言之,我們不再只是產品導向,也提供知識服務。」
於此同時,數位工具蒐集的數據,為祥圃的永續轉型打下雄厚的底蘊,這也包括在永續發展的議題中,吳季衡執行長亦希望透過「究好豬」的品牌影響力,協助豬農提升豬肉品質。
最後,吳季衡也談到伴侶動物鮮食話題,「現在大家養伴侶動物越來越普遍,不只照顧人的飲食,我們也想照顧伴侶動物,除了大家所知道的飼料跟罐頭之外,我們也計畫提供伴侶動物頂級肉品的選擇。」
喜歡求新、求變的吳季衡,如今正在產業的最前線寫下自己的永續故事,在他的心中,永續的概念,更包括與消費者共好:「過去我們比較常與餐飲業者合作,從現在到未來,我更希望多跟消費者溝通,比如我們的產品除了在聖德科斯還有 Mia C’ Bon 上架外,也在疫情期間開始經營電子商務,希望擴大『究好生活圈』,提供更多農食相關的內容與互動讓消費者參與。」除此之外,祥圃實業在吳季衡的帶領下,也嘗試跨域跟 GQ 合作辦露營:「只要允許任何可能性發生,就可以展開各種創新,創造有趣的體驗,」吳季衡笑說,「露營也不會只辦一次而已,歡迎大家關注祥圃,下次我們還有機會一起在營火邊說故事、吃豬肉,我會讓你知道,我們不只是『賣豬肉』,更希望透過『吃』這件事,和你一起共創一種更健康、也更有品味的生活方式,當然,我會先讓你體驗台灣頂級肉品首選『究好』的好味道!」
報導連結:請點我